前天住宅消保會請我們連絡宜蘭一位屋主,
他想要翻新自家的鐵皮屋,
並希望調整屋頂形狀放置水塔、增加屋頂通風量,
他原本想要找師傅來估價,
但他也想知道設計師在這案子能夠提供什麼價值?
1. 這是目前最重要的事嗎?
之前我們也有接觸類似的案子(下方圖面),
是一間老透天想增建合法的鐵皮屋頂防屋頂漏水,
房屋後方是一個鋼構的大平台,
屋主請我們做增建評估的提案,
因為房子老舊又臨海、後方的,鋼構平台也鏽蝕的很嚴重,
評估的時候我們就請了鐵工師傅、結構技師到現場看,
我們三方都覺得後面的平台有極高的危險性,
居住使用者經常會使用這個的平台,
施工者也需要從後方平台上的樓梯才能到達老透天的屋頂,
所以我們評估的結果是建議屋主需要將平台拆掉,
再增建透天的鐵皮屋頂,
最後這個案子因為屋主不同意拆除,
我們考量安全問題就沒有繼續這個案子。
這就是我們的角度,
會從各角度來評估需要裝修、整修的空間,
如果對使用者或施工單位有疑慮,
我們會讓屋主了解這利弊。
2. 你想做的未必會有需要?
以諮詢這位屋主問題來說,
如果我們在現場會再去評估的是:
水塔除了放屋頂還有哪些空間可以提供位置?
屋頂或其他空間有辦法承受水塔的重量嗎?
水塔未來好不好維護?
頂樓的使用頻率高嗎?
怎樣的通風系統對這個空間才是效率最好、成本最低的方式?
除了調整屋頂形狀還有什麼方式可以應對這個問題?
這些問題排列組合下來可能就有很多答案,
設計師在這裡就應該要站在屋主角度提供分析各類方案的優缺點。
3. 與師傅工作能有經驗會更好!
沒碰過工程的人很常以為,
設計師只要提供圖面,
師傅就可以照著施工不會有任何問題!
事實上是我們畫完圖進到報價前,
都還要先跟師傅比對圖面與現場,
確定施工的可行性和困難度,
比較特殊的部分甚至在畫圖前就要先跟師傅討論,
我覺得稱師傅是我們專業技術的合夥人都不為過,
這個合作不只在於我們是提供案子的一方,
而是建立在之前的合作經驗、
對師傅特質的認識、師傅對我們的信任感的各個面向,
當然師傅也會遇到不想做或容易失敗的地方,
這就是需要找到平衡的地方!
好的設計師有點像是空間與使用的軍師,
讓業主知道他自己擁有甚麼?可以帶來甚麼?
這些決定怎麼優化他的空間品質,
所以請設計師可能會多花錢,
也可能少花冤枉錢和溝通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