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內設計-整理篇】整理,就是開始設計你自己的生活!

By |2023-12-01T15:32:39+08:0012 11 月, 2022|室內設計風格系列|

整理,就是開始設計你自己的生活! (照片來源) 【室內設計-風格系列】整理,就是開始設計你自己的生活! 其實不管是室內還是建築很多設計師,大部分都不會管業主現在的家如何,在傳統的設計想像裡,業主本來就應該好好收東西、好好管理物品的數量,所有你沒在設計階段提出來的需求、功能等,大多時候都會是業主的問題,而不是設計師的問題!東西太多收不進去櫃子?是業主沒好好計算需要的收納空間!客廳裡的沙發不實用?是業主沒想清楚自己的生活模式!所以設計的階段你就應該想清楚你是誰、你要的東西、你要的生活!? 1.沒有定義清楚自己,其實很正常 還記得我之前的文章提過,我所謂的整理,並不是單純的整理,而是你需要設定你想要的樣子,更直接的說,就是你是個怎樣的人,如果你有照著這個方法檢視,我相信你應該有發現,過去你買的有些東西好像“沒辦法”呈現你這個人、沒辦法支持你,甚至背道而持.... 這其實是很正常的狀況,以我的衣著規劃為例,我每年一換季,我就會依照設定的形象穿搭拍一套look book,做為我出門不需要煩惱搭配的捷徑,但每次拍完穿了幾次之後,又會發現這件衣服的剪裁好像沒這麼適合我,另一件褲子的花色有點甜膩,不太搭我現在的風格...我沒有定義好自己嗎?是我當初下錯決定、看走眼嗎?這些都有可能,但我發現最根本的原因是我一直在變動,或說我一直在調整自己的眼光與看法,這些物品當初就是被我選來幫助我的,但是當我又再次調整時,有些衣服就已經達到他們當初要支持我的目的,他們也許要再找下一個他們可以幫助的人! 2.現在的家是你過去設計出來的 過去的物品不管美醜,直接的說,他們就是你設計出來的樣子!你用有意無意的計畫、反應、慣性、潛意識等設計了你自己的家,用物品定義了自己、給自己活在這個場所裡。 那當你開始定義”想要成為什麼樣子的我?”你就開始設計你自己,開始做“選擇”! 做設計就是一種選擇,其實沒有中心思想所有風格都可以是你的風格、所有生活方式也都可以是你的生活,但要是我有中心思想,我所有的設計手法、接納的物品就是為了達成或保護那個中心思像,有可能你的家只需要微調,也有可能完全不是現在的樣子... 打個比方,在你的心中你可能以為你需要電視櫃,因為在想像中的客廳就是要有電視櫃,但如果你的中心思想是希望全家人下班、課時可以多一點交流與互動,那電視與電視櫃能幫助你們交流嗎?那些需要收在電視櫃裡的東西能不能用層板、矮櫃收起來?一個可以一起做作業、準備晚餐的大長桌是不是能有更多交流呢? 3.將生活活成自己的樣子 你有去過網美景點嗎?為什麼我們會稱那些景點為“網美的”呢?以餐廳為例,很有可能那家的餐廳餐點口味普通、服務也普通,很多的擺飾、裝潢就是要拿來拍照、打卡,為了網美的形象而佈置,實質卻沒有功能性,這沒有所謂的對錯,但你可能隱約會感受到不管是工作人員還是拍照的網美,他們就是在那個景點裡做角色扮演,空間就是他們的佈景! 如果你的整理、你的改造、設計、接納的物品,沒有經過你生活的淬鍊、洗禮或選擇,那個空間、物品可能就是種佈景,佈景乍看之下可以很美、很有設計感,像是第一眼會吸引人的展示區,但活久了你可能就會厭煩,因為也許你在“外面”你可以偽裝你理想中的狀態,但如果你連在家也是如此,久了一定會生病,因為人不可能不面對真實的自己、不承認自己是不完美的! 所以設定“你是個怎樣的人”,從中整理、清潔、斷捨離就是檢視自己是否真的適合這樣的人設,過程中保持隨時調整人設與設計的勇敢,雖然不能保證就不會設計或買到自己後悔的物件,但至少你會活得“真實”、活得“舒服”,也不讓外在去“定罪”你自己,因為沒有整理完又怎樣?沒有美美的又怎樣?生活與你這個人本來就是不停的在變動、調整!誰可以說你這樣不對呢?如果你想看更多裝修不踩雷文章,歡迎點下方連結加line訂閱起來,或免費諮詢找我們聊聊你想要的裝修! [...]

【室內設計-整理篇】什麼是整理?清楚的定義才有清楚目標!

By |2023-12-01T15:32:33+08:003 11 月, 2022|室內設計風格系列|

什麼是整理?清楚定義才有清楚目標! 【室內設計-整理篇】什麼是整理?清楚的定義才有清楚目標! 1.什麼是整理? 我有一本很喜歡的整理書「五型潛能人生整理術」開頭提到一個很有趣的例子,當他請客戶「整理」他們的桌面,大部分的人都會先手足無措的一下擺好書、一下整理筆,可能過了五分鐘,大部分的人還是沒什麼進展,但當說請「清空」你的桌面,大部分的人在五分鐘內,就可以達成「目標」。 那你認為的整理是什麼?目前我的小孩一歲,我請他整理玩具,我絕對不會跟他說:請你整理玩具,而是說我們一起將玩具放回籃子,他們要睡覺了!然後再跟他一起一個一個放回籃子,很多時候他收了一兩個就又開始玩,不過沒關係就是慢慢溝通,每天進步一點點,現在的你適合做怎麼樣的整理呢?是將不需要的東西集中一處?或者將壞掉的東西拿去回收?試著換一個動詞,讓自己更清楚目標吧! 2.這些東西的數量是不是超過你可以整理的負荷? 我們家有一桶別人送的木質積木,原本我就將這些積木放在客廳裡,讓我們家的孩子肆意打開、擺放,但因為積木大約都是1~3公分的尺寸,只要小朋友丟在我們活動的空間,如廚房、走道上我們就很容易踩到,而且超痛,後來我忘記我在哪裡讀到一篇文章,他提到年紀越小的小孩,你就要給他他年紀可以負荷的玩具量,怎麼算呢?如一歲的小孩你就給他1分鐘可以收完的玩具,雖然他未必真的會收,至少媽媽只要花一分鐘就可以將玩具收完,因此我一樣也讓我們家小孩玩積木,也只放15個左右讓他把玩,我們在收拾時也不會崩潰。 所以一再檢視物品的數量,也是減少你整理與清潔的負擔(關於如何檢視要留的物品可以再參考我之前的文章從心打造你的理想家地圖)我們家的碗盤也是如此,我固定只放一家三口用的碗盤與餐具,其他給客人用的一定是收起來,常用的餐具也固定放在烘碗機、餐桌或流理台裡等待清洗,這樣才不會無意識的一直拿碗盤出來,要洗碗盤時才崩潰。 3.明確的整理方向與時間目標! 相信聰明的你現在可以理解,原來每個人對整理的定義不同,甚至自己也沒搞清楚自己在「整理」什麼?所以給自己或給家人一個清楚的方向,也給這個方向一個清楚的時間目標,我們才能共同朝一個目標前進。 舉個例子:我們這周要先將已經不能穿的衣服清出來,下周再將不想穿的衣服集中在一起。這樣假設執行上發現有壓力或困難,也可以再調整整理方向與時間目標,如一天只整理十分鐘,或固定只在星期天下午整理,不停地檢視與調整直到全家人都可以能夠輕鬆執行。 其實只要你開始想要整理、改造你的家就會是很好的開始,但過程中你也會發現理想與現實就是不同,可能有挫折、有不想放手的東西,這讓我想到老電影王牌天神裡上帝假扮成服務員對Evan說的話:如果有人祈求自己可以更有耐性,你認為上帝會賜予他耐性,還是給他培養耐性的機會?你願意相信整理也是個機會,讓你自己更知道如何和自己、家人溝通嗎?如果你想看更多裝修不踩雷文章,歡迎點下方連結加line訂閱起來,或免費諮詢找我們聊聊你想要的裝修! 更多不踩雷教學|免費諮詢 看看其他系列文章,幫助你裝修不踩雷! 【老屋翻新系列】 【預售屋、新成屋系列】 【裝潢風格、室內設計系列】 [...]

【室內設計-整理篇】沒時間整理?那我們先整理好自己!

By |2023-12-01T15:24:03+08:0020 10 月, 2022|室內設計風格系列|

沒時間整理?那我們先整理好自己 【室內設計-整理篇】沒時間整理?那我們先整理好自己! 在之前的文章「從心打造你的理想家地圖」我有提列4個改造自己家的步驟,從“設定自己想要的樣子”、“歸位保養你所擁有的”、“找出自己的生活風格”到“不停調整自己的模式”,這可以是我經驗下來讓自己的家可以長成自己理想中的樣子最穩的方式,但當今天你沒有很多時間,有更多即時事件還沒辦法從你現實生活中排除,那你該怎麼辦? 1.你可以先不要整理! 當你的生活,工作需要加班,回到家又有小孩要照顧或者其他的事情塞滿你的平日行程,這時最重要最重要的事就是好好的吃、好好的睡,能外包的事情就先外包,先將自己照顧好比什麼都還來的重要! 那你可能會想問,那整理怎麼辦、雜物怎麼辦,其實很簡單,你先將你需要整理的東西先集中一處,讓家裡主要的活動空間空出來,再用大塊的布或家具蓋住雜物,讓他們「眼不見為淨」等你周末或有空再來說。其實你有時間整理時也是一樣的概念,如果你一天就只能先整理十分鐘,那就設定一個空間或劃出一個範圍,做為專門處理這些雜物的地方,隨時留意空出你活動的空間,才不會讓在這種“整理過渡期”的家心情阿雜! 2.從小地方開始建立儀式! 時間不夠,事情做不完,可以說是整理的殺手問題,但我相信在這種生活下你可能也會有心情煩躁,感覺處在混亂或力不從心的狀態... 也許越是混亂的生活,越要有一些小儀式來找規律,我們從之前「從心打造你的理想家地圖」的“找出自己的生活風格”步驟先開始,讓生活的掌控權回到自己的身上,我剛生完小孩時也有活在混亂的無力感,我自己做的一個小儀式是好好的洗澡,認真的在廁所裡待半個小時從頭到腳好好的洗,誰也不能來吵我,真的很爽,相關的儀式我也有看過起床好好的摺棉被、每天認真的泡一壺咖啡,或者工作前先將桌面擦乾淨(我以前上班時也會這樣做),找一個最容易執行的儀式開始,這也是預備你在整理之前,先將“自己”整理好! 3.找出“盼望”! 區分了空間、建立了儀式,如果你還有一點點時間或餘力,我希望你可以為自己找盼望! 講盼望好像有點抽象,但其實就是你對你自己、你的家、你的房子有什麼期待? 從你與你的家人身上你可以思考像是如果這個工作辭掉你想要過怎樣的生活,如果可以出國自由行你想去哪裡?越激勵自己、越天馬行空越好,讓你的腦袋不單充滿著各種要處理的事,也讓出空間給你的夢想! 關於房子與空間的盼望,我建議是做一個夢想板,這個夢想板可以是電子或是貼在牆上的,最好是在你隨處可見的地方(像是本文的開頭照片),上面貼著你的夢想環境,如果你的夢想是生活在森林裡,那你就可以找樹、動植物相關的理想照片,讓圖片帶著你思考,用視覺編織你的想像,不要侷限現在的環境,也不要思考太多預算的問題,重點是先「找到」! 每個人家裡的狀態不一樣,每個人可以騰出來的時間也不一樣,在整理、改造的路上其實是很長遠的,只要你願意改變,你就開始走在這條路上,我們不需要跟別人比較,只要對自己負責,所以別急,用輕鬆愉快的方式慢慢先從整理自己開始吧!如果你想看更多裝修不踩雷文章,歡迎點下方連結加line訂閱起來,或免費諮詢找我們聊聊你想要的裝修! 更多不踩雷教學|免費諮詢 看看其他系列文章,幫助你裝修不踩雷! [...]

【室內設計-風格系列】四個步驟,從心打造你的理想家樣貌!

By |2023-07-23T22:03:19+08:006 10 月, 2022|室內設計風格系列|

從心打造你的理想家地圖(照片來源) 【室內設計-風格系列】四個步驟,從心打造你的理想家樣貌! 1.設定自己真正想要的樣子 你希望自己是怎麼樣的人? 我希望我是個從容、有活力、有行動力的人! 在選擇物品以前,我會問自己這個物品是否能幫助我成為我想要的樣子? 我會將物品分成三類 這物品可以幫助我 這物品可以幫助我,但可能有更好的 這物品沒辦法幫助我 前兩類我會先保留,第三類如果我還無法處理那我會先集中在一處,等我過一段時間或準備好了再來處理一次。 這個方法有兩個想法,一個是你需要先視自己為家的核心,另外則視物品為你的幫助者,它的存在價值就是要幫助你,如果他沒有在你身上展現價值,也許他還可以幫助其他人,我們就能學習放手! 2.歸位、保養你所擁有的 當你已經找出那些可以幫助你的物品時,你需要學習好好對待他們 幫他們找到他們的位置 認真的保養他們 這兩個動作很繁瑣,甚至會花掉你每天的一點時間,但這會幫助你跟這些物品建立關係,一直學習好好使用、記住他們,過程中你也可能會發現這會幫助你專注在當下、也整理了自己的思緒! 3.找出自己的生活風格 當你整理、保養物品時,我相信你也會看到那些你真正喜歡、也持續在做的事,這些事可能是一些小小的儀式、給自己放鬆的方法或者是凝聚家人的活動。 這些我就稱之為你的生活風格,很多人在找風格時一直向外找,無印、美式鄉村、中國古典、歐式新古典、工業風...,但那些你愛做的事就可以發展成風格,比如說我喜歡泡茶,我也很喜歡質樸的茶具帶給我的溫潤感,那我在思考風格時,我會從質樸的茶具、溫潤的顏色挑選我想要的主色調及主要風格,其他的家具及顏色就作為襯托,或者輔助,我一樣也可以上網搜尋像是茶室的設計或者溫潤的顏色可以帶出的風格。 這樣做的好處是,因為是你所熟悉的行為或儀式,使用起來更實用,也不會需要為了維持某種風格,帶來生活上的不便利。 4.不停調整自己的模式 當你整理完、找到風格,甚至都裝潢、擺設好,你的理想生活就完成了嗎? [...]

【室內設計-風格系列】了解你的心,讓你靠近你的理想生活環境!

By |2023-07-23T22:05:03+08:0017 9 月, 2022|室內設計風格系列|

【室內設計-風格系列】了解你的心,讓你靠近你的理想生活環境! 我在生產前,我的助產師告訴我可以畫一張生產計劃,當我有辦法將我想要的生產方法畫出來,我就能夠實現,於是我就為這件事情禱告我的上帝,我會經歷什麼樣子的生產?當下我理解的是我會在暗暗且有安全感的地方將我的孩子生出,結果我果真就在廁所裡完成我的生產! 我想問你,你理想的家是什麼樣子?就像我期望我理想中的生產,家是包容家人的容器,你希望你可以在家裡用怎麼樣的心情完成各種家中的生活?越具體的形容越可以實現你的理想生活。 1.理想的家在你心裡是什麼風景? 我們可以先將你會在家裡做的事情條列出來,我會在家裡吃飯、洗澡、睡覺、用電腦工作、與家人在客廳聊天...再來將這一切加上形容詞我想要與家人一起開心自在的吃飯、放鬆的洗澡、專注且像在咖啡廳裡工作、與家人邊泡茶邊聊天的待在客廳。這些活動如果可以將你理想的活動方式畫出來,你一定會看到更多理想的細節! 剛剛我們將我們理想的生活風景畫出來了,我想要再邀請你回想或者觀察你的理想生活畫作,想要達成這樣的生活需要什麼元素? 2.覺察自己的習慣! 我之前讀蒙特梭利教養小孩子的書的時候,書裡提到在我們還不知道小孩子的發展階段時我們首先要做的是觀察,觀察這個小孩會有那些習慣,像是我們家這隻現在剛好滿一歲,他非常喜歡打開櫃子、抽屜將裡面的東西全部拿出來,像是裡面有藏什麼東西一樣...所以第二個練習,我想邀請你觀察自己的習慣,將自己當作是個小孩,觀察一下有哪些行為是你不經意卻常常在做的,或者經常被家人發現或被念的習慣,如將衣服固定堆在某張椅子上,習慣將鑰匙到處丟... 習慣其實不一定要改,但這看似微不足道的看見,卻可以在真的發生混亂前踩煞車,也可以利用一些小巧思作為應對,如將衣服固定堆在某張椅子上,可能是有些穿過卻沒髒的衣服你不想放在衣櫃裡,那也許可以在堆衣服的附近設一個衣帽架,微調自己的習慣。 3.空間的感受你心裡最清楚! 空間的感受也可以稱之為空間心理,我記得我有次跟一群媽媽帶小孩,其中一位媽媽就提到他生第一個小孩時和她老公住在一個十坪大的小套房,一家三口都在同一空間,他的大女兒非常有安全感,現在他們已經搬到一棟透天,他也生了第二胎,小孩卻常常黏在她旁邊,這有可能是個性也可能是空間感受,但在家中我發現我的孩子還有貓也很喜歡躲在我給他們做的小帳棚裡,這就是空間給這個孩子與貓的感受。 空間心理有正面也有負面,正面就像我剛提到的,你可能在一張包覆感很好的椅子上有安全感,常常不經意透過窗戶往外看使你有自在感... 負面的空間感受可以歸納成三種情形,一是「設計或空間感不良」如光線不足的廁所讓人有不衛生的感受;陡斜的樓梯,讓人下樓時心生壓力;白冷日光燈光線的辦公室,讓人一進入就無法放鬆。 第二種是「不良的習慣」我的阿公、婆雖然目前都健壯,但因為年輕時很貧困造就囤積東西的習慣,原本美美的院子現在堆滿了紙箱與廢棄物,即使過年大家聚在一起吃年夜飯也會聞到囤積物的霉味,讓人無法久留,這就是習慣帶來的負面空間感受。 第三是「空間與負面事件連結」最常見是某個家人的離開,看到家人的物品、房間所帶來的,或者這空間發生過不好的記憶,有時可以透過改造,但有時可能行不通。 家的設計,其實我很希望真實的與業主深度的聊天、去到業主家看看,因為除了房屋本身像是漏水、壁癌、安全等問題,你的家也可以是展現你這個人的樣貌,沒有好壞,但卻可以展現出你的現況與理想的差距,有了差距我們才能設計將你與你的家人帶到你真的想要的地方,這是一趟冒險的旅程,只有真的想參加的人才能實現自己的理想! 【一對一空間提升計畫】 你的家不只是房子,還是你生命狀態的縮影! 這是一個互動式的計畫,在課程中與你提問、對話,幫助你覺察你現在的與家的關係,並提供你從釐清自己的定位、整理出真正支持自己的物品到營造自己的生活風格,逐步調整與改造你現在的生活模式,幫助你重新定位屬於你的理想生活環境! 幫助妳在3個月內打造理想生活環境!而且還可以維持很久! [...]

Go to Top